研究与开发
|
一种容性设备快速放电棒设计
蔡伟杰, 方文田, 杨协伟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广东 揭阳 522000
Design of a rapid discharge rod for capacitive devices
CAI Weijie, FANG Wentian, YANG Xiewei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
摘要 放电棒对变电站检修试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但传统放电棒存在放电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设备残压的快速释放,同时避免放电电流过大损坏设备,本文设计了一种快速放电棒。在传统放电棒RC放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电感元件构成RLC放电回路与RL放电回路,并通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控制RLC回路与RL回路的通断,从而实现设备快速放电,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
放电棒 ,
快速放电 ,
RLC放电电路 ,
电容器
Abstract :The discharge rod is crucial for the safety of working personnel in substations. However, traditional discharge rods have long discharge times and low work efficiency. A rapid discharge rod is designed to achieve rapid discharge of residual voltage in equipment while avoiding damage to the equipment caused by excessive discharge curren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RC discharge circuit, inductive elements are added to form RLC and RL discharge circuits. By selecting RLC circuit or RL circuit through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rapid discharge of equipments can be achiev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of operators.
Key words :
discharge rod
rapid discharge
RLC discharge circuit
capacitor
收稿日期: 2024-11-25
基金资助: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职工创新项目(GDZC202407310004)
作者简介 : 蔡伟杰(1997—),男,广东潮州人,学士,助理工程师,从事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工作。
引用本文:
蔡伟杰, 方文田, 杨协伟. 一种容性设备快速放电棒设计[J]. 电气技术, 2025, 26(5): 34-38.
CAI Weijie, FANG Wentian, YANG Xiewei. Design of a rapid discharge rod for capacitive device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25, 26(5): 34-38.
链接本文:
https://dqjs.cesmedia.cn/CN/Y2025/V26/I5/34
[1] 谢翔杰, 魏桃胜, 贺星煚, 等. 变电站蓄电池开路故障定位及集中式续流方法[J]. 电气技术, 2024, 25(3): 63-67, 73. [2] 陈华文. 一次电路电容放电实验方法浅析[J]. 日用电器, 2014(7): 25-27, 33. [3] 殷昂. 折叠式低压放电棒的研制与应用[J]. 山东煤炭科技, 2016(5): 126-127. [4] 高惠新, 周刚, 尚浩志, 等. 现场放电棒及试验线检测装置的研制[C]//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 北京, 2016. [5] 金雍奥, 曲金秋, 周志昊, 等. 变电设备高压试验安全防护措施[J]. 电气技术, 2015, 16(5): 85-88, 94. [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Q/CSG 51001—2015[S]. [7] 李杨, 顾志斌, 陈浩, 等. 电容放电装置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22, 56(2): 1-3. [8] 徐旭东, 汪源, 彭庆辉, 等. 电力互感器室内检定自放电装置的研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4): 9-10. [9] 张采龙.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驱动器电容放电装置设计[J]. 港口装卸, 2024(1): 31-32, 70. [10] 张晓军, 杨家强, 周宇晨. 计及总损耗功率的电动汽车母线电容主动快速放电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39(6): 1737-1748. [11] 林耿明. 一种新型35kV放电棒[J]. 电子测试, 2022, 36(11): 109-111. [12] 左涛. 一起化工厂10kV开关柜过电压保护器热崩溃事故分析[J]. 电气技术, 2024, 25(2): 68-73. [13] 赵永红. 本安电路电容放电模型与仿真分析[J]. 测试技术学报, 2021, 35(5): 392-397. [14] 王胜刚, 李阳, 王亚杰. 电容器声光报警专用放电棒的研制与应用[C]//2023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工作交流会暨专业技术论坛论文集(上册), 南宁, 2023. [15] 刘应敏. 试析RC和RL电路充、放电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关系[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 74-75. [16] 赵强, 孙殿平, 郭超修. 用电路模型等效变换的方法教学RL暂态过程[J]. 大学物理, 2017, 36(7): 56-58. [17] 朱小全, 侯鹏辉, 侯锦涛, 等. 带有LC串联谐振功率自均衡单元的模块化光伏直流升压变换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39(4): 1087-1102.
[1]
朱博峰, 鲁军勇, 张晓, 戴宇峰, 马涛. 基于高频变压器漏抗理论的脉冲电源多模块并联充电误差机理研究 [J]. 电气技术, 2022, 23(5): 39-44.
[2]
张均蔚. 一种10kV补偿电容器组断路器非全相分闸监测系统 [J]. 电气技术, 2022, 23(12): 75-80.
[3]
沈迎, 黄策, 胡锡东, 张效源, 杨沛豪. 锂离子电容器参与火电机组调频研究 [J]. 电气技术, 2021, 22(10): 98-103.
[4]
张雷, 全江华, 张伟, 文正其, 董诗煜. 基于Abaqus的高压并联集合式电容器绝缘框架仿真研究 [J]. 电气技术, 2020, 21(5): 10-14.
[5]
孙晓武. 直流支撑电容器温升影响因素研究 [J]. 电气技术, 2020, 21(4): 76-79.
[6]
赵普志, 李之洪, 徐交国, 程阅, 路峰. 基于KL散度的电容器谐振研究 [J]. 电气技术, 2020, 21(3): 27-30.
[7]
杨和. 合闸涌流对真空断路器重击穿特性的影响 [J]. 电气技术, 2019, 20(11): 68-72.
[8]
檀英辉, 金海望, 李振动, 刘阳, 魏征. 变电站电容器组连接处发热的处理与改进 [J]. 电气技术, 2017, 18(6): 123-127.
[9]
陈健强, 李婷. 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及运行分析 [J]. 电气技术, 2017, 18(11): 123-127.
[10]
张辉亮, 宋戈, 李晓明.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在某钢铁厂中的应用 [J]. 电气技术, 2016, 17(4): 110-114.
[11]
杨立新, 侯克男. 一种功率脉冲驱动方法及空间取电技术研究 [J]. 电气技术, 2016, 17(3): 27-29.
[12]
曲金秋, 金雍奥, 赵志山, 尹曙光, 陈亚坤. 一起集合式电容器差压保护动作事故分析 [J]. 电气技术, 2015, 16(06): 119-120.
[13]
王策,张磊. 一起电容器起火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J]. 电气技术, 2015, 16(02): 126-128.
[14]
冼冀, 程汉湘. 并联电容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初始不平衡的影响研究 [J]. 电气技术, 2014, 15(10): 32-35.
[15]
王文杰, 马建, 陈鑫. 高温高热对电力电容器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J]. 电气技术, 2013, 14(02): 105-106.